例如重要的工作因為各種原因正在拖延,某種感覺不可解決的情況橫亙眼前。
死者分別為56歲的男性和61歲的女性,傷者目前皆無生命危險。加拿大總理杜魯多和魁北克省省長勒戈(François Legault)在推特向遇害者家屬表示哀悼。
《加拿大環球新聞》採訪當地居民、以及當地法語媒體《太陽報》(Le Soleil)引述警方說法,皆指出這場街頭攻擊沒有擴大傷亡的主因,很可能是疫情以及禁足措施。經過多次偵訊,歐布萊恩坦承在糖果裡下毒,企圖詐領保險金。魁北克市市長拉博姆(Régis Labeaume)在記者會上表示,人們的心理健康是社會安全目前面臨的最大挑戰,呼籲所有需要心理醫療資源的人聯絡當地諮商熱線。經過2個多小時搜索,警方在魁北克舊港北方1公里處逮捕嫌犯。《洛杉磯時報》報導,警方後來逮捕1個名叫拉蓓爾(Joan Rabel)的女人,拉蓓爾疑似與法比亞諾的妻子貝蒂(Betty Fabiano)發生婚外情,曾對密友皮采兒(Goldyne Pizer)表示過謀殺意圖,據信2人共同犯案。
過去曾發生這些趁萬聖夜活動下手的案例: 洛杉磯疑似情殺事件 1957年,洛杉磯居民法比亞諾(Peter Fabiano)在萬聖夜當晚準備了糖果要發給來敲門的小朋友。加拿大魁北克市的萬聖夜發生街頭攻擊事件,1名穿著中世紀服裝的男子手持武士刀砍殺民眾,造成2人死亡、5人受傷。國會新聞群體:以《彭博社》,《美聯社》等新聞機構的記者為主,專注於報導國會。
外交事務:報導外交事務的記者網絡。電視製作人網絡如Fox News與CBS News等公司互動,這也許可以解釋為什麼人們在電視新聞節目中總是看到很多相同的面孔在出席節目。研究發現,這些群體彼此的交流並不如想像中多,在這九個群體中,精英/傳統群體是最孤立的群體,有68%以上的群體成員並沒有與其他記者在Twitter互動。參考資料: Journalists Twitter use shows them talking within smaller bubbles 「同溫層」使你更自戀 延伸閱讀: 「推特已成報社最高編輯。
文:黃家茹 人們對於訊息有所偏好,再加上社群媒體時代中演算法的推波助瀾,使得人們容易只接觸到與自己意見相近的訊息,這樣的現象稱為「迴聲室效應」(Echo chamber),意指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中,意見相近的聲音不斷重複交流,在環境中的人會認為這樣的認知就是社會的全貌。Twitter作為社群媒體,大多數時候不能真實地反映現實世界,但是就這些新聞工作者而言,Twitter所發生的事情就是他們的現實世界,社會其他真正多數的聲音被屏蔽在牆外,過於集中的交流可能對公眾話語產生負面影響,記者們在Twitter上建立了相互孤立的子社群,引發了公眾話語權的擔憂。
特別是新聞媒體影響閱聽人對世界的了解,這樣的盲點也很有可能成為民眾的盲點。CNN:以CNN記者群為主的人際網絡,該網絡的記者表現出「對組織品牌的關注」。日前一份研究顯示,美國的政治記者在Twitter上形成了隔絕外界的同溫層,從而讓人們對於其為公眾生產新聞的過程產生擔憂。他們從國會目錄找到具有資格認證的國會記者,並鎖定擁有活躍Twitter帳戶的人,包含2015年記者的133,529條貼文,占了國會記者的三分之一,根據他們Twitter互動及推文中的詞語進行標記和分析。
當地新聞界:華盛頓特區的政治新聞圈。新聞工作者依靠其他新聞工作者來評估事件的重要性及作為規劃新聞的依據,可能會造成了盲點、或是形成一道菁英牆,無法理解多元公民的聲音和需求,也無法接近社會事實。長篇/企業報導群體:專注於調查報導的記者網絡。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的新聞學教授Nikki Usher與Yee Man Margaret Ng在Twitter上歸納出 9 個新聞工作者群體 | 圖:Nikki Usher與Yee Man Margaret Ng論文 同溫層效應擴大成後真相時代 同溫層引發最令人擔憂的問題即是無法獲得不同意見的交流,這樣的情況發生在掌握話語權的新聞工作者身上,更是令人擔心。
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的新聞學教授 Nikki Usher 與 Yee Man Margaret Ng為了理解記者之間的聯繫和相互學習的模式,進行了研究,利用Twitter查看新聞工作者的訊息和思想是如何交流、以及人們如何理解世界。從研究結果而言,讓新聞媒體意識到這個現象和此現象帶來的隱憂,多傾聽不同的聲音,並根據真實的情況對該選擇怎樣的內容以及報導方式做出更正確的判斷是破在眉睫的事,科技演進帶來新聞工作過程的方便,但隨之而來的盲點也必須面對,讓社會的話語權得到公平的分配以及讓新聞工作者盡到應盡的責任。
台灣時常使用的社群軟體如臉書、Line,也十分容易成為同溫層互相取暖的迴音室,甚至主流媒體也擁有鮮明的立場,在演算法作用下,各自的評論區也可能成為聚集相同意見的場域,各自的內容產製者或是閱聽人若只接收該場域的評論,很高的機率會認為那就是整個社會的民意。圖:Nikki Usher與Yee Man Margaret Ng論文 新聞工作者們各自的迴聲室 他們在Twitter上歸納出九個新聞工作者群體: 精英/傳統群體:以《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等國家新聞品牌為主的記者
原本除了陳偉殷,還計畫報導光芒隊的盲人西班牙文播報員歐利烏(Enrique Henry Oliu),不過在記者室看到迪斯多蘭,他從2011年開始擔任光芒隊球評職務,我就知道自己不能錯過這個採訪機會。運氣好的話,還可以在錄影帶店租到「日本一」系列賽的影帶,可惜不是每一戰都有,能否租到就各憑本事了。最特別的是,等到專訪結束我離開時,迪斯多蘭的工作同仁也上前好奇地問,是什麼訪問讓他這麼開心?回過頭我還能看著迪斯多蘭不斷比劃,彷彿再次伊東勤「上身」,得意的向同僚描述他昔日的台灣隊友投球有多厲害。當然,只是沒想到因為興趣成為體育記者,20多年後赴美採訪的最大收穫之一,竟然就是這位古巴裔的重炮手。就這樣,我和迪斯多蘭在純品康納的左外野看台,度過了一個充滿笑聲的午後。此舉現在回想實在無比「中二」,卻也恰恰證明當時西武王朝的陣容,對我們而言確是神一般的存在。
」迪斯多蘭笑著說,不曾在實戰中對決郭泰源,是他的遺憾之一,「如果台灣辦個復古賽,我很樂意受邀跟他對決,幫我跟他說,他是沒辦法讓我出局的,哈哈。說來好笑,在那個規定上學要穿卡其制服,胸口還要繡上學號及姓名的年代,叛逆的中學生想盡辦法標新立異,因為在高中校隊主要守二壘,我竟然在制服繡上西武開路先鋒兼當家二壘手「辻発彦」的名字。
我實在很想跟他對決看看。」 聊起郭泰源,當然少不了他當時笑傲東瀛的極品速球,迪斯多蘭說,同期的羅德的伊良部秀輝或許球速更快,但球很直,沒有郭的刁鑽尾勁。
比如強肩、俊足、豪打的秋山幸二,跟郭泰源私交很好,又說秋山長得像中職味全龍隊隊長洪正欽,碰巧我正是龍迷,也讀得津津有味。「郭的球從來不會高於膝蓋,然後滑球、指叉球就突然掉下去,咻、咻,打者很難鎖定他的球路做攻擊。
先發投手有郭泰源與雙渡邊(渡邊久信、渡邊智男)、左腕工藤公康,牛棚中的潮崎哲也則是許多人練側投的模仿對象。與其說是訪問,這個下午更像是場穿過時光隧道的球迷會,也讓迪斯多蘭回到最驕傲的那段日職回憶。然而當時在台灣還沒有日本職棒的直播,我只有去到有裝衛星碟形天線、俗稱「小耳朵」的阿姨家時,才有機會看到原汁原味的西武隊比賽。「我知道郭是統一獅的首席兼投手教練(2015年時),上次碰面則是2009經典賽。
」迪斯多蘭還爆料郭泰源的英文不錯,比他的更衣室鄰居秋山幸二好,「秋山聽得懂,但他很害羞,對發音沒信心,難得開口,清原和博的英文就完全不行了。文:李弘斌 在制服繡上西武「辻発彦」的名字 1990年剛升上國中,那年中華職棒開打,台灣還沒有旅美的大聯盟球星,最高等級的旅外好手,莫過於「二郭一莊」郭源治、郭泰源、莊勝雄,其中又以個人條件最出色、擁有動輒超過150公里的豪邁速球,球隊戰績也最好的郭泰源,最獲得台灣球迷的青睞。
」 當然,當天我們的話題絕不只郭泰源,還有迪斯多蘭的其他西武戰友,儘管相隔已久,我也沒想到那些記憶仍如此鮮明,還能一一唱名將近20年前西武的黃金陣容,被迪斯多蘭認證為「真・西武球迷」。迪斯多蘭得知這是來自老隊友郭泰源老家的記者,也爽快答應隔日的專訪邀約,於搭有轉播席的球場左外野看台上來進行。
AK中攻守跑全能、打全壘打回本壘還會翻跟斗的秋山,一直是我的最愛,清原則是高中棒球隊教練用影帶來解釋內外角正確擊球點的範本,也有不少同學或隊友,喜歡模仿清原打擊時球棒往前端的準備動作。雖然球員時代招牌的眼鏡,已經因為雷射開刀治療近視而不見了,右手無名指卻仍戴著1992年入選日職明星賽時授予的戒指,說明他多麼懷念那西武五年的旅日歲月。
西武的核心打線「AKD炮」秋山幸二、清原和博、迪斯多蘭(Orestes Destrade)分別擔任中外野手、一壘手與DH,捕手伊東勤、二壘手辻発彦、三壘手石毛宏典、游擊手田邊德雄與右外野手平野謙等先發主力,我們都耳熟能詳,就差個厲害的左外野手。然而,西武從1990到1992年三連霸的巔峰時代,每年太平洋聯盟的全壘打王都是迪斯多蘭,他可能也是我第一個認識的左右開弓全壘打王,不過守備平平專司DH,除非在「日本一」系列賽作客中央聯盟,他才會下場客串守一壘,讓清原、石毛分別移防三壘與游擊。說著說著,迪斯多蘭開始用手比劃了起來,彷彿變身成當家捕手伊東勤,把郭泰源一顆顆令人讚嘆的球路接進手套裡。相對於秋山、清原的鮮明形象,皮膚黝黑、戴著護目鏡,大概就是迪斯多蘭給我的印象
就這樣,我和迪斯多蘭在純品康納的左外野看台,度過了一個充滿笑聲的午後。」迪斯多蘭笑著說,不曾在實戰中對決郭泰源,是他的遺憾之一,「如果台灣辦個復古賽,我很樂意受邀跟他對決,幫我跟他說,他是沒辦法讓我出局的,哈哈。
迪斯多蘭得知這是來自老隊友郭泰源老家的記者,也爽快答應隔日的專訪邀約,於搭有轉播席的球場左外野看台上來進行。運氣好的話,還可以在錄影帶店租到「日本一」系列賽的影帶,可惜不是每一戰都有,能否租到就各憑本事了。
說著說著,迪斯多蘭開始用手比劃了起來,彷彿變身成當家捕手伊東勤,把郭泰源一顆顆令人讚嘆的球路接進手套裡。說來好笑,在那個規定上學要穿卡其制服,胸口還要繡上學號及姓名的年代,叛逆的中學生想盡辦法標新立異,因為在高中校隊主要守二壘,我竟然在制服繡上西武開路先鋒兼當家二壘手「辻発彦」的名字。
顶: 7218踩: 46
评论专区